<tr id="wsaia"></tr>
  • <blockquote id="wsaia"><tr id="wsaia"></tr></blockquote>
  • <code id="wsaia"><button id="wsaia"></button></code>
  • 嵖岈山風景名勝區

    南海禪寺(距景區35公里)

    首頁 > 休閑嵖岈 > 南海禪寺

    南海禪寺

    南海禪寺,國家AAAA景區,位于中國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縣城東南隅,占地500余畝,寺域開闊,建筑浩繁。主體建筑大雄寶殿,殿基2米,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積達到了6400平米。

    南海禪寺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積600余畝,座落于河南省汝南縣城東南隅,北臨駐新公路,東、南、西三面被汝河環繞,西北連小南海。南海禪寺由臺灣高僧明乘法師與汝南縣人民政府協商共同修建。修建之前,東南亞知名高僧明乘長老曾在臺灣兩次夜夢三面環水一面可通之處可建大道場,苦尋未得。數年后回鄉探親,即知所夢之處就在汝南。于是,明乘法師發大愿,投巨資,應天時,往返于海峽兩岸,親自組織重建南海禪寺。

    南海禪寺布局合理,結構優美,氣勢恢弘,巍巍壯觀,整體上給人"繁華世界添安祥,浮光凡塵蘊靜謐"的肅穆之感。寺域開闊,三面環水,兩面臨路,堤岸林蔭,波光塔影,曲橋畫廊,紫竹蔥郁,晨鐘暮鼓,香煙繚繞,佛經清唱,梵音悠揚,莊嚴肅穆,靈氣十足。

    南海禪寺主要建筑,取全國二十多家羅漢堂之精華,把佛教文化、民間文化、歷史故事融入整體建筑群中,集建筑工藝、繪畫藝術與雕刻藝術于一身,既古樸典雅,又獨特別致。。無論建筑規模還是構建藝術上,南海寺的大雄寶殿都超過了山東曲阜的大成殿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成為東南亞建筑規模最大、藝術設計最精美的佛教殿堂之一。北山門更是一改佛教寺院三門并應的門洞設計格局,設為五門并應的牌樓。體現了"世界和平、人間和合"的人間佛教理念。

    目前南海禪寺由界承法師任方丈,常住僧眾40人左右。界承法師主持南海禪寺以來,制定科學嚴謹的寺院管理制度,整肅了南海禪寺道風,推動了正法的弘揚。信眾仰歸,眾僧敬服。

    與"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深山古寺幽深靜謐相比,南海禪寺正立于熙攘之間,在紛擾之中清凈修行。莊嚴的寺院,香煙繚繞;古老的名塔,聳入云天;迷人的天中山,隱約可見;清幽的小南海,碧荷送香。每年二月十九法會期間,南海禪寺香火鼎盛,接待香港、臺灣以及海內外游客10余萬人次來此游覽、觀光、朝圣。目前的南海寺已成為世界人民來此禮佛,觀光、靜修的勝地。

    南海禪寺山門牌樓長50米,高31米。在山門內長500米,寬20米的甬道上,自北向南依次按12因緣、12生肖、12菩薩,建筑了12座花崗巖牌坊,風格獨特,巍巍壯觀。

    南海禪寺東北部是白公上人舍利塔院,亭臺碑碣錯落有致,布局得當。為白公上人建造的舍利塔,以花崗巖質雕刻而成,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與東南亞現代建塔藝術風格為一體。

    禪寺建造歷史

    據歷史記載,小南海原名南湖,系歷代修城筑堤取土之地,后浠不成湖。經明清近600年的營建裝修,形成了西起悟穎塔東至汝水河濱北至城壕,總面積達千 畝的風景區。明代在南湖修建成的觀音閣,是仿造南海普陀寺的模式。由于觀音閣的規模小于南海,所以人們稱南湖為小南海。小南海古建筑有觀音閣、大士寺、準提樓、黃鶴樓。

    據《汝南縣志》記載,觀音閣在明嘉靖二十四年建成。明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6年)建成的黃鶴樓,在明末被毀。清朝雍正年間,遷天中書院于南湖之上,稱南湖書院。乾隆年間,大興竇煦題寫“登瀛”二字鐫刻于一青石之上,立于南湖北側。

    據《汝南縣志》記載,1928年,馮玉祥督豫,曾下令打神扒廟,小南海的廟祀神像均遭到破壞,1937年才逐漸恢復。不幸的是,文革時期再次遭到破壞,后經汝南園林學校重新植樹栽花。

    1994年(另一說法1992年)臺北大香山觀音禪寺主持明乘法師在故鄉出資1.5億復建此寺。臺北白圣法師的舍利塔,也建在此寺院中。1994年9月24日,來自臺灣、泰國、印尼、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法師、高僧及社會各界人士800余人,參加了白圣法師舍利塔落成典禮。

    寺廟建造布局

    南海禪寺建造在汝河灘地之上,平面布局整體呈“士”字型,周邊為高3米,長5300余米的圍墻,為磚混結構。寺院門前為三殿門,殿內兩旁供奉兩尊金剛為“哼哈”二將,寺內南部是以大雄寶殿居中心的殿堂建筑區。

    大雄寶殿建筑面積5274.30平方米,高36米,為三層重檐殿堂,室內供有一尊高17米,重72噸銅雕鎏金坐像,殿前為1200平方米的廣場。大雄寶殿前為天王殿,建筑面積333.16平方米,高15米,殿內有四大金剛、八大怪彩泥塑像。

    后為觀音殿,建筑面積2170.8平方米,殿內僅供奉一尊高14米,由香樟木雕刻千手千眼前后雙面觀音鎏金坐像。左右為文殊、普賢殿,二殿建筑面積均為1520平方米,高21米,殿內均供奉一尊高9米、重12噸的通體鎏金文殊、普賢銅雕坐像。

    大雄寶殿左右側前方為鐘樓和鼓樓,建筑面積626平方米,高36米,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筑。寺院北部為十二牌坊、山門附屬建筑。十二牌坊高7.6米,寬8米,坐落在長500米的甬道上。山門位于十二牌坊北面,是南海禪寺的北大門,高32米,寬50米,為牌樓式建筑。

    世紀和平鐘樓位于寺院東北側,建筑面積772.84平方米,高34.6米,為三層翼角樓閣式建筑,室內吊有高7米,直徑6米,重21噸的世紀和平鐘。鐘樓北側為白圣舍利園,上客堂是一個矩型圍樓群,三層共20多間,內有放生池,池內養有金魚,置假山和一座九曲石橋。

    白圣舍利園占地10多畝,園正中建有白圣舍利塔,高15.5米,為經幢式建筑。園區內有清石鋪成的小路,小路兩旁均種植有花草、樹木等。寺院西部建有開山堂,為二層樓閣式建筑,門前有一個用金柏組成的“佛”園。

    西山門建筑

    從西山門進入南海禪寺的大雄寶殿,需要兩次跨越汝河河水,走過三座橋,經過三個門。它們分別是:世界和平門,金廈大橋;世界合作門,海峽兩岸合作大橋;世界和合門,三心橋。

    這組建筑群,以一門一橋為一單元,構成了三組風格獨特、各具象征意義的建筑景觀。

    ?
    最新黄色网站
    <tr id="wsaia"></tr>
  • <blockquote id="wsaia"><tr id="wsaia"></tr></blockquote>
  • <code id="wsaia"><button id="wsaia"></button></code>